【编者按】
基层供销社是服务“三农”的重要载体,其改革创新与功能焕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蔡甸区永安街供销合作社率先恢复基层社“三会”制度,并通过“县基一体化”管理、全链条服务拓展和市场化机制改革,实现“全覆盖、全链条”服务网络,形成了“生产有主体、销售有渠道、供给有保障”的综合服务体系,其经验不仅为基层供销社改革提供了“蔡甸样本”,也为全市供销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,建强基层社这个为农服务“前沿阵地”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蔡甸区永安街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典型案例
一、基本情况及服务模式
永安社成立于1989年8月,注册资本113.7万元,是蔡甸区供销联社100%控股的集体所有制法人主体。2022年联合武汉科盈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实现功能性复活,2023年全区率先恢复基层社“三会”制度。2025年,申请区联社全资子公司蔡供旺农农资公司整体下沉,与永安社实行“业绩联考联酬,人员同任同免,三资统筹统调”,实现了“县基一体化”管理。永安社现持有社有资产总额782.87万元,围绕农资保供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农产品及农村生活用品贸易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核心任务,努力践行为农服务宗旨,搭建起“全覆盖、全链条”服务网络,形成了“生产有主体、销售有渠道、供给有保障”的综合服务体系。
二、主要做法及成效
(一)延伸农业生产服务链条惠农民
2024年承接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2.15万亩,惠及农户800余户。投资400万元建成智能配方肥料生产线,坚持“精准施肥、减量施肥”理念,2024年秋播期间测土配方肥施用面积超2万亩,每亩化肥用量减少 10%,为农户节约肥料支出40余万元,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2%。在全区不同街乡建设12块10亩级示范田,邀请农业专家组织现场观摩22场次,推广新品种、新配方、新技术,受益农户达1500 余人次,带动周边农户良种使用率提升至90%。依托2家庄稼医院、2家农资店及综合营业大厅,2024年销售各类化肥2.2万吨,占蔡甸区市场份额超75%,业务辐射汉南区、汉川市、仙桃市等区域,覆盖耕地60万亩,成为湖北省农资保供重点单位。相关工作获《湖北日报》网络端、蔡甸本地融媒体报道,社会反响良好。通过线下宣传、农技培训等方式,全年开展品牌推广活动15次,周边农户对永安社服务知晓率达92%。
(二)畅通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双向通道显成效
设立农副产品收购点,链接蔡供直采直供(荷香源)平台,收购、销售本地土鸡蛋、蔬菜、瓜果等农副产品;促成火焰村乡村振兴服务站与武汉武警支队签订400万元农产品消费帮扶协议,直接带动火焰村5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。整合华贸商城资源,将永安村综合服务社升级为供销综合超市,经营品种达2600余种,2024年超市销售额达500余万元,服务覆盖周边3个村。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(兼永安街生活垃圾集并中心),重点回收废旧农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,2024年回收废旧农膜61吨、农药包装废弃物1.8吨,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
(三)实施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创收益
健全内部制度,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《蔡甸区永安街供销合作社章程》,明确财务收支、股金分红等流程,2024 年实现财务合规率100%。完善三会运行,2024 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2次、理事会4次、监事会3次,重大决策均经民主审议,监事会全年开展监督检查6次,确保运营规范透明。构建股份合作体系,2023年联合省农资集团、蔡供集团共同成立湖北永锦农业科技公司,2024年参股创建蔡供现代农服有限公司,全资设立永供超市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,形成“多元经营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合作模式,2024 年股份合作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200余万元。
三、经验启示
(一)“县基一体化”是强化基层社控制力的关键
永安供销社通过“县基一体化”模式,实现了区联社对基层社的有效管控,避免了基层社各自为政的问题,同时促进了资源下沉与协同联动,为承接重大项目、开展规模化服务奠定基础,让基层社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(二)全链条服务是提升基层社竞争力的核心
永安供销社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,精准对接农民多元化需求,从农业生产到生活服务,从农产品上行到消费品下行,既解决了“种地难、卖货难、购物难”等实际问题,又拓展了自身经营领域与收益来源。
(三)市场化机制是基层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
永安社通过股份合作引入社会资本、健全制度规范运营、民主决策保障权益,打破了传统模式,实现了“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、自我发展”。只有遵循市场化规律,完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,才能让基层社焕发持久活力。
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